编者按:
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,海洋学院特推出“海·星”系列学生风采录,展现学院学生的青春面貌。他们从懵懂未知一步步走进海洋的世界,路途中有迷茫困惑,也有惊喜快乐。这些宝贵的经历值得被珍藏,也值得被看见。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”,希望海洋学子可以从中有所收获,有所感悟,更加坚定自己投身海洋事业的决心。
蒙泽,海洋学院2019级物理海洋学博士生,方向为海气相互作用,主要研究季风季节内振荡中海洋与大气的强迫响应机制。两次受邀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(AGU)并在大会上口头报告展示科研成果;获首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。
寻风:从大气到海洋
蒙泽自幼生活在江浙,对南方夏天常常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司空见惯。暴雨带来的强降水往往造成城市内涝、积水更是夏季包邮区的家常便饭。善于观察的蒙泽自幼便对这些极端天气印象深刻,也对这些现象背后的机制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因此上大学时,蒙泽报考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。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,他积累了扎实的气象学基础。大四的时候,蒙泽决定攻读海洋学硕士,深入学习海洋。
“南方的夏季暴雨虽然有多方面原因,但其产生的源头都指向海洋。无论是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还是台风,都只是将热带洋面的水汽和能量输运向陆地的搬运工,而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它们的关键过程。”
也是在那时,他遇到了自己科研的领路人——周磊老师。蒙泽回忆起考研复试的时候,和周磊老师聊天的场景,“周老师谈到海洋大气现象与背后的机制原理时,就好像整个人在发光。”这种对科研热情和踏实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蒙泽。也正因如此,蒙泽决定跟随周磊老师研究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机制。
海气作用的研究不仅需要大气科学的知识,还需要对海洋有深入的了解。“海洋和大气都是地球流体,本身具有很多共性,但是由于海洋被大陆分割,所以海洋又具有很多大气不具有的特点,各个大洋之间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,在学习时需要特别留心。”蒙泽深知基础学习的重要性,因此他狠下功夫,恶补海洋学知识,在攻读硕士期间,他两次获学业奖学金。
蒙泽与导师周磊
在周磊老师的指导下,蒙泽主要探索了季风季节内振荡中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机制。他研究发现,季风期间印度洋上大气中季节内信号在向北输运水汽和动量的同时,也会在海洋中引起海洋环流的变化。这种海洋环流异常在海面体现为向西传播的温度异常信号,在海洋的不同深度则对应着海洋波动和海流的异常信号。这些海洋现象是由大气驱动并产生的,是大气与海洋之间紧密耦合关系的体现。这种耦合机制的发现也同样有助于改进现有海气耦合模式,而这将有助于提高对季风降水预报的准确率。
目前,蒙泽正朝着改进模式预报的方向努力,对提高夏季极端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。
迎风:脚踏实地,收获满满
凭借对季风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,蒙泽已发表论文两篇,在投SCI论文一篇。这些文章汇集了近两年蒙泽从数据评估到海气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。他还两次受邀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(AGU)。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顶级会议,每年举办一次,其中AGU海洋科学会议更是海洋科学界的盛会,参会者往往是各国海洋研究领域佼佼者。在2019年的会议上,蒙泽口头报告了跟导师周磊合作研究的对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在海洋性大陆绕流的最新成果,同时还用海报展示了他在季风期间的最新研究,获得了参会专家的一致认可。此外,蒙泽还赴新加坡参加亚洲大洋洲地球学会会议(AOGS),并做了口头报告。这些丰富的参会经历,给予蒙泽与领域内的国际学者近距离交流的机会,拓展了他的科研视野,也碰撞出很多科研想法。
在AGU2019海洋科学会议与科学家探讨
科研之余,蒙泽参加了首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英语演讲比赛。这是一个向大家科普海洋知识的舞台,蒙泽想抓住这次机会,让大家感受到海洋科学的魅力,向大家展示海洋人的热情。虽然具有丰富的英语比赛经验,但他在比赛前还是会紧张,“以往的比赛都在英语发音语调上使力,但这次的比赛除了要把英语本身讲好,还要想着怎么向普通同学做最易懂的海洋科普。”
比赛前,蒙泽在选择话题上犹豫了很久。最终他选择讲述台风,这个在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、破环力超强的天气现象。比赛中,蒙泽向现场的评委和同学介绍了热带洋面上台风的生成与维持机制,讲述了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改善台风热力结构从而削弱台风的故事,以及一代又一代海洋和气象学家研究台风、与台风作战的丰富经验。因为发音标准、叙述流畅、内容丰富,最终蒙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“我从专业知识角度丰富了在场同学们对台风的认识与了解,在座的同学们不仅对台风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,还对未知的海洋领域有了更多的向往。这是我参加这次比赛最想收获的。”
获得交大博士生学术英语比赛一等奖
追风:等风来,不如追风去
地球表面的70%都被海水覆盖,我们生活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个海洋的星球。尽管海洋就在我们身边,千百年来人类不停地努力尝试着去认知海洋,但是我们对于海洋的了解始终还是冰山一角。曾有人说,人类对火星的了解程度远超人类对海洋的了解,探索海洋比探索太空还要难得多。也正因如此,在面对台风、季风等极端灾害时,我们仍然会恐惧,仍然会受到伤害。
难道这样我们就要放弃探索海洋,停下前进的脚步吗?在蒙泽看来,只有更多的研究,才能帮助我们对这些身边的“大家伙”有更深入的认识。他也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如今,蒙泽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,希望明年可以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华体会登录页面所(Lamont)访问交流。Lamont 是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学实验室,不仅聚集众多海洋学资深老教授和科研前辈,还在全球性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机制与预报领域有重要贡献。比如,ENSO事件的预报研究进展,就是由海洋学院陈大可院士团队多年前在Lamont研究所的众多科研成果之一。蒙泽希望能借助这次宝贵的机会,深入国际前沿,开拓自己的视野,在季风预报领域更进一步。
等风来,不如追风去。怀揣梦想,勇往直前!
往期精选
撰稿 | 谢安琪 蒙泽
编辑 | 谢安琪